最近傳來消息,根據國鐵集團的規劃,2035年要實現20萬公里的全國鐵路網,其中高鐵就將達到7萬公里,2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要基本上實現鐵路覆蓋,5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則實現高鐵連通,這也就意味著在未來的15年,我國高鐵總里程還要再翻2倍。

要知道按照我們的城市劃分,一共分為五類七檔:50萬人口以下的是一型小城市,20萬以下是二型小城市,50-100萬人口的是中型城市,100-500萬人口的是大型城市,這里面300萬為界限,300以上是一型大城市,300以下是二型大城市,500-1000萬人口是特大城市,超過1000萬就是超大城市了。那么如今高鐵要全覆蓋的,也就是中型以上城市。
有人形容,高鐵是連接經濟的大動脈,高鐵一通,很多城市之間基本能形成1小時關系,更有利于促進人口流動,也更有利于促進城市間的交流,那么高鐵全覆蓋,到底對哪些城市有利,對哪些城市不利呢?
首先,很多人覺得,可能對中型城市有利,會促進當地發展,其實不然,高鐵開通更有利于特大城市,甚至是超大城市,以前是由于交通閉塞,所以人口被封印在中小城市當中。大家進出都很不方便,所以才流動性低,一旦高鐵開通,增加了人口城市間流動,那么大城市花花綠綠的誘惑將不可避免,越來越多的人口將有機會接觸到繁華。于是去大城市打工,或者到大城市消費,將成為一種習慣。當年日本的新干線開通,本以為疏解東京的人口去大阪,結果大阪的人口,全都順著新干線來到了東京。我們這里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。高鐵開通后,收縮型城市收縮的將會更加明顯。
其次,對中心城市的衛星城有利,比如1小時能到北上廣深的地方,將快速聚集大量的人口,以后乘坐高鐵上下班,也將成為一種常態。城市會出現潮汐式的涌動,中心城區更多是商務,而衛星城則是人口居住的地方。當年美國就發生過類似情況,高速公路修通后,城區人口迅速向郊區轉移。我們跟美國可能稍微有點變化,我們的中心城區也承載了大量的人口,而衛星城基本都是外來人口,未來這種趨勢將越來越明顯。隨著中心城區價格越來越高,交通也越來越方便,城市的邊界肯定不斷擴張,甚至住到另外一個城市,也并非不可能,比如現在很多人就住在環京北三縣,然后到北京來上班,現在其實主要是因為北京控制人口,所以故意讓高鐵和地鐵不方便,否則北京肯定能涌入更多的人口。上海也同樣如此,住在昆山的,住在嘉興的,到上海工作的人也不少。所以現在就是想不想擴充城市規模的問題,只要想,把高鐵和地鐵連起來,周邊城市的人口,馬上就上來。
第三,省會城市,或者省內明星城市,將形成巨大的虹吸效應。目前,福建、江西、安徽、江蘇、河北等省已實現“市市通高鐵”,這些省份的省會,無疑都是人口集中的焦點,要明顯跟其他城市拉開一定的差距。全省的資源,都會逐漸向省會傾斜。當然像廣東,浙江,江蘇,山東這幾個經濟強省,除了省會之外,還有幾個競爭城市,比如青島之于濟南,蘇州之于南京,深圳之于廣州等等,未來全省的資源,都會通過高鐵,源源不斷的輸入到這些城市當中。而其他一些城市,如果你不在珠三角或者長三角的城市圈之內,那很可能反而被吸干資源。
第四,高鐵時代有利于中西部的崛起,交通更便利無異于增加了中西部的開放,也增加了跟東南沿海的交流,一些產業可能會加速落戶到中西部地區,從而完成東西交流。雖然總體上更有利于東部的利益,但是客觀上也會幫助西部經濟成長。
總之就是,人往高處走,水往低處流,交通更便利之后,人一定會往繁華的地方流動,而產業一定會往成本更低的地方發展。這中間會形成一種交流,逐漸實現平衡。有人問了,那產業到成本低的地方,會帶動人口嗎?肯定會的,所以未來城市間將層次更清晰,高端產業,比如高科技,互聯網,這些還是會在幾個核心城市當中,只有這里才有人才,也有發展高科技的條件。這些產業是知識密集型,對于成本的需求并不大。相反一些中低端制造業,肯定會反向流到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城市去,那邊土地,人工更加便宜,物流成本降低的話,就會更加有利可圖。
所以高鐵全通車,加上科技進步,遠程辦公的普及,會讓繁華者更繁華,收縮的更收縮,很多城市都將找到自己的產業定位,就像現在的美國一樣,有汽車城底特律,航天城休斯頓,娛樂之都洛杉磯,教育之城波士頓,還有科技中心舊金山硅谷,以及金融中心紐約。未來我們的城市也會有這種清晰明顯的特色。年輕人應該根據自己的職業定位選擇更加適合你的城市,必須明白,未來我們可能也就只有10-20個城市,會迎來持續發展,其他城市大概率都會出現收縮。而這些變化,都將在10年之內發生。
(來源:齊俊杰看財經)
- 微信
- 支付寶
- QQ錢包



感謝您的支持!
部分內容來源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
本文鏈接地址:http://www.8xxe.com/p/2581
發表評論: